中国茶叶企业普遍不懂正确品牌运作

作者:
发布于: 2019-06-28 14:10
分类: 行业动态

较新资料显示,中国有近7万家茶叶企业,每年生产茶叶200多万吨,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茶叶大国。中国茶叶外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在西方世界, 只要一听到茶叶就会联想到中国。按理,纵横驰骋于国际市场上的茶叶品牌自然应该诞生在中国。但是,非常遗憾,直至今日,中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依然只是一个 没有品牌的茶叶大国。

2008年,中国产绿茶124万吨,其中只有30万吨出口,在国际市场上的售 价很低,且大部分是以原茶形式出口。日本、美国、欧洲对中国绿茶有少量进口,主要为高档绿茶和定制的特种绿茶,利润较高但销量很少。绝大多数中国茶生产企 业还处于“微利区域”。无论是世界工厂的头衔,还是发达国家非常依赖的“中国制造”,并没有给中国茶叶生产企业带来应有的利润。

茶叶具有天然、保健等特点,备受世人青睐。近几年,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每年以10万吨和10亿元的销售规模递增,其消费趋势表现出档次 越来越高、包装更加环保、保健功能被进一步开发等特点。这些消费需求的变化,势必造就新的市场机会。中国茶叶生产企业能做的就是要拥抱变化,不再固守 农耕文化延续的所谓“传统茶文化”,也只有如此,方可成为未来茶叶市场的佼佼者。

推荐文章

  • 06-28 2019
      身在缥缈群山,一路都在追踪野茶。可世间许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茶也一样。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际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。    大喜过望,情不自禁,围着茶树雀跃起来。一边举起相机拍摄,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。推测这是一株树龄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,叶色黛绿, 叶片肥厚,叶张也较大。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轻撷几朵初展芽叶,细细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。前者清鲜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锐涩,内劲坚韧,仿佛有难驯之野味。但妙处随即而来,回甘沁若游丝,清隽可人,爽极。   陶醉间,又到墨佐君坛。先读景点介绍,此坛建于 汉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据《洞庭实录》等志书记载:东汉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,坛上有池广约半亩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较佳,古谚曰:“墨君坛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。《林屋民风》则云“因池前有...
  • 06-28 2019
      身在缥缈群山,一路都在追踪野茶。可世间许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茶也一样。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际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。    大喜过望,情不自禁,围着茶树雀跃起来。一边举起相机拍摄,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。推测这是一株树龄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,叶色黛绿, 叶片肥厚,叶张也较大。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轻撷几朵初展芽叶,细细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。前者清鲜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锐涩,内劲坚韧,仿佛有难驯之野味。但妙处随即而来,回甘沁若游丝,清隽可人,爽极。   陶醉间,又到墨佐君坛。先读景点介绍,此坛建于 汉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据《洞庭实录》等志书记载:东汉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,坛上有池广约半亩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较佳,古谚曰:“墨君坛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。《林屋民风》则云“因池前有...
  • 06-28 2019
      身在缥缈群山,一路都在追踪野茶。可世间许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茶也一样。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际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。    大喜过望,情不自禁,围着茶树雀跃起来。一边举起相机拍摄,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。推测这是一株树龄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,叶色黛绿, 叶片肥厚,叶张也较大。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轻撷几朵初展芽叶,细细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。前者清鲜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锐涩,内劲坚韧,仿佛有难驯之野味。但妙处随即而来,回甘沁若游丝,清隽可人,爽极。   陶醉间,又到墨佐君坛。先读景点介绍,此坛建于 汉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据《洞庭实录》等志书记载:东汉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,坛上有池广约半亩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较佳,古谚曰:“墨君坛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。《林屋民风》则云“因池前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