嚼茶叶可缓解牙齿过敏

作者:
发布于: 2019-06-28 15:20
分类: 茶与健康

  很多人的牙齿一吃刺激性的东西就酸酸的,这是怎么回事呢?专家介绍说,牙齿发酸属于一种 牙本质过敏症状,原因有可能是牙釉质缺乏致使牙本质暴露,或者是釉质发育钙化不良,也有可能是由于长期用一侧咀嚼食物,导致一侧牙齿磨耗严重。防治牙本质 过敏,除了勤刷牙等常用的清洁口腔的方法以外,还有几个小窍门可以采用。

  比如患者可以嚼点生核桃仁,或者用新鲜大蒜的横切面反复涂擦牙齿酸疼的过敏部位。大蒜素具有抗菌消炎作用,用于治疗牙本质过敏具有一定的效果。生核桃仁里含有大量的鞣酸,它可以使牙本质小管中的蛋白质凝固,也能起到脱敏的作用。

   还有一个简单方便的方法,那就是利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茶叶。过夜茶不要随意丢掉,可以“废物利用”,放在口中尤其是过敏的牙齿部位咀嚼一下。也可以将 新鲜茶叶直接放入牙齿的敏感部位轻轻咀嚼。研究表明,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氟和茶多酚等成分,茶多酚具有消毒、杀菌之功效,它不但能抑制龋齿菌的生长,还能增 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,而且在有氟参与的情况下,抗酸能力会出乎意料地增强。此外,茶叶中的氟离子对牙齿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,它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 力,这就像给牙齿加上了一个保护层。

  用咀嚼茶叶的方法来治疗牙齿酸痛时,不必选用高档茶,因为高档茶的含氟量反而较低档茶要少很多。

 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在牙齿出现酸痛之后的补救措施,其实它们对于牙齿疾病的防范也同样有用。当然,通过长期喝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牙齿保健作用。另外,为防止牙本质过敏,较好平时用两侧牙齿来咀嚼食物,以避免一侧牙齿过度磨耗,并且较好少吃硬质食品。

推荐文章

  • 06-28 2019
      身在缥缈群山,一路都在追踪野茶。可世间许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茶也一样。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际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。    大喜过望,情不自禁,围着茶树雀跃起来。一边举起相机拍摄,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。推测这是一株树龄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,叶色黛绿, 叶片肥厚,叶张也较大。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轻撷几朵初展芽叶,细细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。前者清鲜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锐涩,内劲坚韧,仿佛有难驯之野味。但妙处随即而来,回甘沁若游丝,清隽可人,爽极。   陶醉间,又到墨佐君坛。先读景点介绍,此坛建于 汉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据《洞庭实录》等志书记载:东汉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,坛上有池广约半亩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较佳,古谚曰:“墨君坛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。《林屋民风》则云“因池前有...
  • 06-28 2019
      身在缥缈群山,一路都在追踪野茶。可世间许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茶也一样。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际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。    大喜过望,情不自禁,围着茶树雀跃起来。一边举起相机拍摄,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。推测这是一株树龄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,叶色黛绿, 叶片肥厚,叶张也较大。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轻撷几朵初展芽叶,细细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。前者清鲜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锐涩,内劲坚韧,仿佛有难驯之野味。但妙处随即而来,回甘沁若游丝,清隽可人,爽极。   陶醉间,又到墨佐君坛。先读景点介绍,此坛建于 汉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据《洞庭实录》等志书记载:东汉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,坛上有池广约半亩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较佳,古谚曰:“墨君坛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。《林屋民风》则云“因池前有...
  • 06-28 2019
      身在缥缈群山,一路都在追踪野茶。可世间许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,茶也一样。正当笔者遍寻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际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几株高约两米的茶树迎风摇曳。    大喜过望,情不自禁,围着茶树雀跃起来。一边举起相机拍摄,一边观察茶树的形态特征。推测这是一株树龄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茎较一般茶树粗大,叶色黛绿, 叶片肥厚,叶张也较大。莫非是古时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轻撷几朵初展芽叶,细细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叶碧螺春颇有差别。前者清鲜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锐涩,内劲坚韧,仿佛有难驯之野味。但妙处随即而来,回甘沁若游丝,清隽可人,爽极。   陶醉间,又到墨佐君坛。先读景点介绍,此坛建于 汉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据《洞庭实录》等志书记载:东汉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缥缈峰西北麓筑坛求仙,坛上有池广约半亩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较佳,古谚曰:“墨君坛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。《林屋民风》则云“因池前有...